百合润肺,巧食益处多附8道食谱

2022/6/28 来源:不详

百合是人们常食蔬菜,也是常用中药。因其名字特别,人们生活中都乞求平安、和美,总把“百合”之音意引伸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百合入药,以野生者为佳,可入丸散常服。味甘,性微寒,有润肺止咳、清心安神、养颜美容功效。百合润肺宁心神,四季皆可食用,若能辨证施膳,巧食常食益处多。来自大西北大山里农家自产自然晾晒8年生长周期百合干,自然农耕种植。百合种植在甘肃省兰州市西果园,品种是山丹类。年起种植,每年7到9月是种植时间,一般是开春使用发酵的羊粪(当地农户散养的羊粪,至少发酵3个月以上),整个生长周期只需夏季锄草,因为百合是长在地底下的。大山里生长,靠天吃饭的环境,采用最低6年生长周期的整个鲜百合晾晒。羊粪都是开春的时候撒地里,深翻,暴嗮,每年都种植,按阶梯方式种植,到6年了才挖。山里虫害少,都是人工锄草。生长周期越长百合越甜,百合也越厚。用硫磺处理的百合干特别白且保存时间长、干的块。收获百合后,不用洗,把外皮去掉,阴干晒,水分慢慢流失,一周左右就干了。这个过程不能放在阳光下暴晒,会破坏营养成分,点击下方购买▼▼▼

推荐食谱

1、三豆百合丁

材料:

腰果25克,白果25克,松子仁30克,百合1颗,西芹1根,胡萝卜1小段,盐、植物油、蔬果粉、水淀粉适量

做法:

1、百合切去头尾掰开洗净;胡萝卜去皮切小丁;西芹去丝切小丁;

2、松子仁、腰果、白果分别洗干净;

3、热油锅,把松子仁炒至微金黄盛出待用;

4、炒香腰果;

5、再热锅,放入白果炒一会儿;

6、加入胡萝卜和西芹炒几下;

7、加入百合、松子和腰果炒几下;

8、加盐、蔬果粉调味,用水淀粉勾薄芡即可。

2、芦笋百合南瓜小炒

材料:

南瓜克,芦笋5根,新鲜百合1个,玉米油、盐、蔬果粉、姜末适量

做法:

1、百合掰开洗干净,芦笋切段,南瓜去皮去瓤切薄片

2、锅里适量水烧开,倒入少许盐

3、芦笋稍微烫一下,颜色变了立即捞出沥干水分备用

4、如此重新烧开水后,倒入南瓜

5、适量玉米油爆香姜末

6、放入百合炒到稍微透明

7、倒入南瓜和芦笋翻炒均匀

8、适量盐和蔬果粉调味,翻炒均匀即可

3、百合莲子蒸南瓜

材料:

莲子10颗,百合10块,面粉克,南瓜1大块,糖桂花3勺

  

做法:

1、提前一晚泡好莲子和百合

2、南瓜切成块儿

3、将泡好的莲子和百合洗干净

4、将南瓜铺进蒸碗里

5、将莲子和百合摆放在上面

6、上锅蒸15分钟

7、出锅后上面撒上糖桂花,也可以在蒸前撒上冰糖

4、莲子百合炖银耳

材料:

鲜百合g,鲜莲子g,干银耳20g,冰糖适量

  

做法:

1、干银耳泡发1小时后,掰开成小朵,鲜莲子洗净去皮去芯,鲜百合去根部洗净

2、微波适用盘中加入银耳和水,加盖留孔,放入微波炉,以微波高火加热12分钟

3、然后转微波低火继续加热45分钟,倒计时剩余15分钟时加入鲜莲子、鲜百合搅拌均匀

4、程序结束后取出,最后根据口味再调入适量的冰糖调味即可

5、田园百合

材料:

百合g,秋葵3根,鲜玉米棒1根,胡萝卜1段,姜末、盐、蔬果粉适量,花椒油1勺

做法:

1、秋葵切片,泡在盐水里,百合干泡水里。

2、胡萝卜切片,玉米取粒

3、锅内倒水煮开后,加盐,焯熟玉米粒、秋葵、胡萝卜和百合

4、热锅倒油,爆香姜末

5、食材全部下锅翻炒,加入盐、蔬果粉调味,出锅前淋上花椒油1勺即可

6、百合薏仁粥

材料:

绿豆,枸杞,百合,薏仁,莲子,冰糖

做法:

1、绿豆薏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3小时左右

2、莲子干百合用温水泡软

3、锅置火上倒入约0ml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至绿豆软熟

7、凉拌鲜百合

材料:

新鲜百合2个,香菜2根,小米椒1个,生姜、素蠔油、橄榄油、盐适量

做法:

1、百合洗净,放开水中焯熟

2、捞起沥干水

3、油烧热后,放入切碎的小米椒、姜末爆香

4、倒入适量清水,放入香菜末、一勺素蠔油搅拌均匀

5、淋入鲜百合上面即可享用

8、西兰花炒百合

材料:

西兰花克,百合80克,盐、蔬果粉、姜丝、植物油、水淀粉适量

做法:

1、西兰花洗净,切小块,百合去杂质,瓣开,洗净

2、把百合用开水焯10秒捞出

3、把西兰花用开水焯2分钟捞出

4、锅里放油,放姜丝

5、放下西兰花与百合煸炒

6、放些盐、蔬果粉调味,用水淀粉勾芡即可

我们会在群里解决一切售后问题,及开展不定期优惠团购活动,添加下方

转载请注明:
http://www.3g-city.net/gjyzd/24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  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

    温馨提示: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
    版权所有2014-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-6
    今天是: